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 主页 > 通知公告 >

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之江苏经验

时间:2013-06-07 08:46来源:长安网 作者:未知 点击:

 

编者按:现将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江苏经验进行转载,敬请关注。

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之江苏经验①

发展与稳定并重 富民与安民共进

江苏省委、省政府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多年来高度重视平安建设,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既富又安"期盼,于2003年起全面开展"平安江苏"建设。

10年来,江苏省刑事案件稳中有降,公众安全感连续保持全国前列,已成为中央充分肯定、各界普遍认可、百姓引以为豪的全国最安全地区之一,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深化平安建设,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作出建设平安中国的新部署,为从更高层次上推进平安建设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

十年平安江苏建设的实践,为平安中国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典型示范。

江苏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全国1%的土地,创造了约占全国10%的GDP总量。2012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4000亿元,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位居全国前列。

与这个令人振奋的喜讯相伴随的,是江苏平安建设的成绩单:全省13个省辖市,98%以上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94%以上的小区、企业、学校、医院等基层单位达到了平安建设标准,八类主要刑事案件逐年下降,公众安全感连续10年保持全国领先。

江苏的发展吸引了大批外来者,他们来到这片热土打工、经商、创业,和所有江苏人一样平安生活,享受着和谐、体会着幸福、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平安是民生之需,稳定是发展之基。江苏省委、省政府始终以"抓经济促发展是政绩,抓稳定保平安也是政绩"的理念,用稳定"第一责任"来保障发展"第一要务",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既富又安"之路。

平安是"两个率先"的重要保障

"在发展新阶段,老百姓最大的愿望有两个,一个是富裕,一个是平安。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富起来的百姓更盼望平安。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平安是个‘必需品',没有平安,老百姓就没有幸福感;没有稳定,什么事情都干不成。平安又是个‘易碎品',抓得紧发展就会有保障,松下来稳定就会出问题。只有毫不松懈地推进平安江苏建设,才能为‘两个率先'创造团结和谐的社会环境、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和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

2011年7月31日,在"平安江苏"建设开展8周年之际,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全省深化平安江苏建设大会上铿锵有力地说出这番话。

长期以来,党中央对江苏的发展一直寄予厚望。2003年对江苏提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要求。

平安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是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保障。江苏省委、省政府顺应时代要求、顺应人民期盼,坚持发展与稳定并重、富民与安民共进,以责无旁贷的政治热情、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全省范围内连续部署开展了三轮平安建设。

江苏省省长李学勇表示,江苏把平安建设作为实现"两个率先"的保障工程和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纳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和推进力度。

2003年8月,江苏在全国率先部署实施平安建设,确立了创建全国最安全地区之一的奋斗目标。

2006年,江苏审时度势,组织开展第二轮平安建设,制定了巩固提高平安建设成效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2011年,江苏科学谋划、扎实推进第三轮平安建设,明确了加强源头治理、深化综合治理、推动共同治理、实现依法治理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力争实现社会矛盾化解、社会治安大防控、公共安全监管、维护国家安全、基层基础建设、平安建设创新能力、政法综治队伍建设、组织保障水平"等"八个位居全国前列"。

党的十八大之后,江苏省委提出要勇于把平安建设"成绩归零",在新的起点、从更高层次上推进平安建设,加快构建平安中国示范区。

"在推进平安建设进程中,我们对平安的认识逐步从治安层面的‘小平安'上升到社会和谐稳定层面的‘大平安'。在工作目标上,从单纯解决治安问题拓展到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在工作领域上,从社会治安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在工作内容上,从预防打击犯罪、社会治安防控拓展到社会矛盾化解、人口服务管理、公共安全监管、虚拟社会管理、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努力保障政治大局稳定、经济运行稳健,实现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江苏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综治委主任李小敏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一位老综治工作者不无感慨地说,10年来,凡是涉及平安建设的重大事项,都是省委常委会专题进行研究;凡是涉及平安建设的重大会议,都是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召开;凡是涉及平安建设的重大部署,都是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动员部署。

历经10年不懈努力,江苏对平安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内涵不断拓展、水平不断提升,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如今,江苏已成为中央充分肯定、各界普遍认可、百姓引以为豪的全国最安全地区之一。

发展稳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苏州市,经济繁荣发展,生态环境优美,百姓安居乐业。该市已连续10年被江苏省命名为"社会治安安全市",赢得了自1992年以来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五连冠",并荣获首届"长安杯",是全国最平安和谐的城市之一。

"稳定没保障,发展没指望。"谈起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发展经历的"农转工"、"内转外"、"量转质"三个历史阶段,苏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综治委主任曹福龙语气坚定地说,在每一个发展阶段,苏州市委、市政府都自觉地把维护稳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坚持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做到"两手抓、两手硬",高起点打造"城乡一体"的平安格局,确保了全市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

与苏州相邻的无锡市,以人民群众对社会平安的需求为导向,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明确提出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同时,率先建成"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技防城市。为此,全市三级财政累计投入公益保安、协管员、技防建设和警用装备等专项经费80多亿元。

"民之安需,我之所求。"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黄莉新认为,一些事关民生方面的平安问题,党委、政府要勇于担当、舍得投入,尽可能让老百姓少花钱,为老百姓多办事,通过创建平安社会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考察任用、表彰奖励领导干部时,不仅看经济发展的实绩,还要看抓平安、保稳定的业绩。"南通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综治委主任曹斌一语中的。他说,南通市探索建立"德能勤绩廉法安"七位一体的领导干部考评机制,领导干部年终"述职"、"述廉"时一并"述法"、"述安",这种做法至今已持续了5年。据介绍,南通市还建立平安信息发布制度,像经济报表一样建立平安报表,每月呈送市县党政领导案头,对平安建设滑坡的地区和单位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和领导责任查究制。

平安建设,已经成为江苏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和党政综合考核的主要指标。日益完善的组织领导、考核评价、督查指导、经费保障等机制,为"平安江苏"建设提供了更加坚强有力的保障。

动真碰硬,严格考核,是江苏平安建设的一条"真经"。近3年来,全省共对551家单位予以警示,对321家单位实施"一票否决",对375名责任人实施问责。

齐创共建聚合力积小安为大安

南京市建邺区的月安社区,有居民2400多户、7000多人口。2012年以来,这个社区着重抓好群众关心的社区安全、社区环境和社区服务三件事,开展了"五有五无社区"建设。

"五有"是指:有综治组织机构,有矛调维稳力量,有人防技防物防,有多元服务管理,有规范机制保障。"五无"是指:无连续性侵财案件,无有影响的信访事件,无重大民转刑案件,无违法犯罪聚集场所,无重大公共安全事故。

为了把"五有五无"落到实处,该社区建立了党员巡逻队、巡视团等40个社区组织,加强了保安巡逻、电子门禁、电子围栏等安全措施,打造出了一支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平安创建力量。像月安社区这样的"五有五无"社区,在南京已经达到了52.3%,这座省会城市正日益成为百姓幸福生活的乐园。

平安社区、平安企业、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建设中,江苏坚持以基层系列平安创建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平安市县乡村四级区域平安创建以及40多项行业平安创建,使平安建设有效覆盖所有社会单元,一个积小安为大安、以基层平安保全省平安的格局业已形成。

记者在深入江苏城乡采访时见到,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在乡镇街道、居民小区、车站码头,都能看到戴着"红袖标"义务参与治安巡逻、护村护院、邻里守望的群众。他们中有大爷大妈、有下班的职工、还有在校大学生。

"依靠群众、群防群治,构筑起预防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铜墙铁壁,是我们持之以恒、持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江苏省综治办副主任李三顺告诉记者,该省一手抓专职保安、外来人口协管员等专职群防群治力量的配备,一手抓治安志愿者等义务群防群治力量的壮大。

而今,江苏城乡活跃着10万多个群防群治组织,人数达197万余人。各地政府还按照城市人口万分之十至十五、农村人口万分之八至十的比例,出资组建了专职保安队伍,目前已达14.8万人。全省各级党组织创造性地推进"平安先锋工程",形成党员带头、众志成城的平安建设生动局面。

"作为平安建设的主力军,全省司法行政部门不辱使命,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以及监管场所安全稳定等工作,让富裕起来的老百姓真切感受到社会的平安和谐。"江苏省司法厅厅长柳玉祥掷地有声地说。

平安,是百姓安居乐业的企盼;平安,是社会发展繁荣的保障;平安,是对一个执政党执政能力的考验;平安,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篇章。

平安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江苏正紧紧围绕构建平安中国示范区的目标,建设一个领域更广、基础更牢、标准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江苏,为谱写"中国梦"的江苏篇章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之江苏经验②

依法治理融合共进平安迈向长安

近一段时间以来,在江苏省昆山市的一些社区微影院里,《女工之喜》、《一字之差》等多部法治微电影受到老少居民的青睐,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而影片中的演员,均来自于当地企事业单位的热心青年。

这些由昆山市司法局开拍的法治微电影,用一个个贴近生活的影像故事说"法",让社区居民、企业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意识、法律知识的传播和熏陶,成为运用新媒体进行普法宣传教育的创新之举,也为深化"平安江苏"建设营造了浓厚法治氛围。

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江苏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早、着手解决早。2003年,江苏率先在全国开展平安建设,2004年"法治江苏"建设在全省展开。"平安建设与法治建设互为基础、互相促进,没有法治基础的平安是‘易碎品',没有平安基础的法治步履艰难。"江苏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综治委主任李小敏阐释说。

《法制日报》记者在深入江苏各地采访时深切感受到,江苏坚持把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统一部署,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平安建设,将依法管理贯穿于平安建设全过程,形成平安与法治相互融合、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在江苏省海安县,县长出庭应诉当被告,已不是新鲜事。2012年11月30日,海安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一起"民告官"案件,县长陆卫东坐在被告席上。

10年前,海安居民曹霞买了荣鑫建筑公司的一套房子,哪知道在她之前,开发商已把房子卖给了另一户居民李培武。一房二卖让他们之间的矛盾闹了一年又一年,最后,两位"房主"共同把负责发放产权证的县政府告上了法庭。

通过法庭调解,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开发商退了曹霞的房款,并给予适当补偿,李培武也名正言顺地拿到了房子。

自2004年以来,陆卫东已是该县第三任出庭应诉的县长。他说:"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官民平等对薄公堂,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建设法治社会、法治政府,行政首长就应该出庭。"

如今在江苏,政府部门负责人出庭应诉已成为普遍现象。2012年,全省行政机关负责人一审出庭应诉率超过90%。海安县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6年达100%,行政诉讼案件和解撤诉率稳步攀升。

2011年,太仓市城厢镇电站村因新农村建设要整体拆迁。当时政府的态度是:"哪个地方要拆,以村组为单位由村民自己决定,全部同意后再安排拆迁。"

电站村党委书记王义平告诉记者,涉及拆迁事项均由村委会组织群众讨论,制订安置方案,不到3个月就完成了全村596户农户的拆迁工作。整个过程政府未派出一名工作人员,也未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早在2008年11月,太仓市就下决心厘清、界定村(居)委会的政府权力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关系,开展"政社互动"实践。

"以往,在一些发生的矛盾纠纷中,多多少少地看到了政府‘越位'、‘缺位'、‘错位'的影子,给矛盾纠纷的化解增加了难度。"太仓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杨志宏说,实行"政社互动"后,政府与群众的直接"摩擦"减少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充分保障,从源头上防范了矛盾纠纷的发生。

从2006年开始,江苏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作为作决策、上项目的前置条件和必经程序,避免了因为决策不当可能引发的不稳定事端。

"全省推广南京稳评‘六步工作法',强化主体责任、群众参与、结果运用、制度建设和责任追究,努力做到‘应评尽评'。"江苏省综治办副主任李三顺介绍说,近3年来,全省共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项目14618件,其中暂缓实施249件,不予实施72件。

江苏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推动县以上行政机关所有权力事项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强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建立执法巡视制度,推行量刑规范化改革、案例指导制度,坚决防止因执法司法不公等问题引发社会矛盾。

"全省120多家法院设立‘门诊式'诉讼服务中心,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周继业说,全省法院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司法理念,将诉讼调解贯穿于整个民事审判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实现"案结、事了、人和"。2012年,全省法院民事案件调解撤诉率达71.43%,同比上升0.10个百分点。

江苏省公安厅副厅长秦军表示,全省公安机关突出抓好执法规范化建设,已全面完成2594个基层执法单位功能区分类规范设置和2.2万余个执法办案场所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了涵盖16个部门警种、260多个执法岗位的公安执法标准体系,形成了网上执法办案、监督管理新机制,进一步提升了执法公信力。

昆山市检察院创新模式,打造执法信息"高速路",于2010年11月牵头建立了全国首个县级政法部门信息共享平台,使案件信息在政法部门之间流转、共享,最大化地提高办案效率、规范办案流程、促进办案监督。去年年底,这个政法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已在苏州市全面推广。

法治文化助力全民尊法守法

常州市武进区牟家村村民李耀泉近来多了个爱好:隔三差五去村农民法治文化公园瞧瞧,看看普法案例,学学法律知识,偶尔还可以欣赏法治文艺演出,闲暇时光过得很充实。这是武进区开辟法治文化阵地、延伸普法渠道的举措之一。

武进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单骏初说,平安建设离不开法治文化,突出法治文化的大众性、通俗化,才能真正让法治观念为群众所接受,进而推动全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江苏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推进"六五"普法和"法律六进"活动,全面建立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集中学法和述法述安活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2011年,江苏率先出台关于法治文化建设的省级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江苏法治文化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常州市建造了法治文化公园,扬州市建成了法治文化体验馆,常熟市建起了法治文化街,苏州市建立了法治文化类网站,淮安市、宿迁市、徐州市在农村地区广泛建设法治文化墙、法治文化长廊......便捷民众、新颖多样的法治文化阵地频现江苏各地,运用极具法制特色的标语、谚语、警句、故事说"法",真正让老百姓在春风化雨中接受法治教育、提升法律素养。

目前,江苏共建有5.2万余个固定法制宣传栏、1300多个法制宣传园地,近300个法制主题广场、公园和街区,基本实现"市县有场馆、镇街有中心、村居有站点"。

南京"六合法治农民画"、无锡"锡剧普法"、张家港方言小品、常州《普法总动员》电子游戏、南通《老牛阿耕》法治动漫等,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法治文化品牌。

"全省已有12个省辖市建成法治文化场馆,80%以上的县(市、区)建成法制宣传教育中心。"江苏省司法厅政治部主任赵道凤说,年内,市县乡三级法治文化阵地基本实现全覆盖。完善法律援助机制、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发展基层民主法治......围绕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江苏不断推进法治惠民实事工程,受到群众普遍欢迎。近5年来,仅市、县两级共实施法治实事7886件,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夯实根基实现和谐善治平安

无锡市滨湖区的美湖社区是一个新成立的农民安置小区,2173户居民中,异地迁入户就达到1700多户。

针对转型期矛盾多发、问题多现等特点,美湖社区通过整合资源,建立了"社区-片区--楼幢"三级管理服务网络,形成了社会管理综治办、矛盾诉求调解组、治安治理组的"一办两组"社会管理机构。不论大问题小矛盾,都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及时调解。

江苏充分发挥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优势,探索建立了以县(市、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为枢纽、乡镇(街道)政法综治工作中心为支撑、村(社区)综治办为基础的基层三级平安建设组织体系,最大限度地整合力量和资源,形成了齐创共建的工作格局。

对于县级平台,将综治委成员单位的职能和人员整合到中心来,实行集中办公、窗口化办事、一站式服务;对于乡级平台,推进政法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实现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对于村级平台,全面推行社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的组织架构,以党组织为核心,以居委会推进居民自治,以管理服务站承接公共服务,以综治办负责平安建设。

目前,全省100个县(市、区)已建有社会管理服务中心52个,98.9%的乡镇(街道)建立了政法综治工作中心,21568个社区(村)全部建立综治办,夯实了平安建设的根基。

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管理的地方政府规章--《苏州市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办法》,已于去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也是"辅警"这支治安队伍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后,出现的首个地方立法。

为巩固和发展平安创建成果,江苏及时把成熟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地方立法或制度规定,让平安这个"易碎品"坚固结实起来,实现和谐善治、长治久安。

据悉,江苏不断修订完善地方法规,积极推动治安管理、信息安全、应急管理等平安建设重点领域的地方立法,近5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相关法规76件,有效提升了平安江苏建设法治化水平。

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之江苏经验③

织密城乡技防大网作了案跑不掉

轻点鼠标,盗车贼行动轨迹被大屏幕牢牢锁定;屏幕亮起,危化品生产隐患被及早发现;警报一响,即时提示小区里可能发生入室侵财……

  江苏借助智能化信息平台、物联网技术应用、技防设施广泛配置,推动现代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在平安建设中深度应用,人民群众“既富又安”的期盼已经触手可及。

  物联网技术让居民更踏实

  在无锡市新区旺庄街道高浪社区,66岁的鲍全根每天出门时都会在腰带上别一个黑匣子,当他不小心摔倒时,黑匣子就会向高浪社区监控指挥中心发出警报,同时向鲍全根的子女以及社区工作人员发出短信求援。

  黑匣子是高浪社区为60岁以上孤寡独居老人安装的“孝为先”防跌倒报警器,一旦老人发生跌倒意外时,报警器发出的报警信息会让老人第一时间得到救助。自从去年5月免费获得“孝为先”报警器后,鲍全根每次出门都“感觉很踏实,就像子女在身边”。

  点对点,物对物,最新的物联网技术打破物理屏障,将居民的安全罩于一张无形的信息网中。去年6月,高浪社区居民费荣仙的家中添置了3样设备,分别是“非法入侵”、“天燃气泄漏”、“烟感火感”传感器,当发生火灾、入室盗窃时,社区监控指挥中心的警报就会响起,这让63岁的独居老人费荣仙感到踏实了许多。

  2011年6月,高浪社区投入300余万元建设了社区“物联网智能家居安防系统”,实现了社区从内到外“安全无死角”。借助社区设立的高清摄像头,如有人在社区内有反常活动,系统自动识别分析图像后,会立即提醒报警,及时锁定可疑人物。

  “自系统建立以来,社区发案率同比下降50%以上。”数字的大幅变化,让高浪社区党支部书记秦振兴对技防设施的效果大为感慨。

  由人防到技防,随着科技的发展,充分运用技防创安已成为江苏平安建设的重要手段。据江苏省综治办副主任李三顺介绍,目前,江苏省所有乡镇(街道)均已建成技防乡镇(街道)。

  家庭是社会最小单元,居所安百姓才能心安。苏州市姑苏区沧浪街道于2007年建立起“好管家”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集治安管理、城市管理和服务民生为一体,借助辖区内13个社区背街小巷安装的220个探头,形成一张覆盖3.25平方公里的监控技防网,使辖区内刑事案件比之前下降了76%。

  “以前,有居民反映问题时,我们要书面记录后,再打电话找相关部门,耗时耗力。如今,只要打开‘好管家’平台民意快车系统将信息输入,系统会第一时间把百姓诉求传递给相关部门,效率高多了。”沧浪街道佳安社区党委书记沈晔飞深有感触。

  沈晔飞从社区居民身上也感受到了变化,在每周六和社区居民定期沟通时,经常有居民向她反馈,“有关部门解决问题的速度明显快多了”。

  技防进企业入学校除隐患

  安全生产、金融保险、食品卫生等领域,涉及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把智能技防手段运用到这些企业的重要场所以及设备监管上,也是“平安江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阴是长江中下游危险源企业最多的市(县),这里有重大危险源企业132家,重大危险源点263个。如果不对这些重大危险源进行有效监管,一旦发生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江阴新和桥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发泡聚苯乙烯企业,原料苯乙烯是重大危险源,在企业的原料池中,密布着粗细不一的管线,上面载有温度、压力等传感器,若有超温、超压等反常情况,企业的监控室以及远在江阴市安监局的监控中心都能第一时间发出警报。

  散布在企业中不计其数的传感器,另外一头都与江阴市安监局监控中心连接。一扇由数十个小屏幕组成的大屏幕墙置于监控中心内,每一个小屏幕对应一家重点监控企业,借助探头,实时显示企业重要监控区域的画面,安监局两名工作人员24小时不间断值守。

  事故预防、风险监控,过去靠人排查和“严防死守”,现在靠的是先进科技防范措施,大幅提高效率的同时,风险也被降到最低。

  “自开展重大危险源创新预警监测以来,江阴涉及重大危险源的事故发生率每年以20%速度下降,且未发生过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江阴市安监局副局长孙益民介绍说,有了这套系统,也让他肩上的担子轻了不少。

  教育系统安全稳定事关社会长治久安。江苏目前有在校学生、在园儿童1300多万人,约占全省1/6的人口。在全面保障学生安全方面,江苏加大经费投入,增加监控报警器材,让技防入校。

  无锡市惠山区校车司机李峰每天5点多起床,6点到石塘湾中心小学检查校车,6点20分他开着校车到第一站小孙巷,从这里开始他一天接送学生的工作。

  李峰驾驶的这辆牌号为苏B88882的校车,其行驶轨迹、所处方位等情况,在无锡市公安局惠山分局交巡警大队视频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一目了然。《法制日报》记者在这里见到,全区86辆校车都可以查到,甚至校车内外的视频画面也很清楚。

  惠山区在日常校车管理中,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其中,当附近有其他车辆过于靠近校车时,系统会自动报警提醒驾驶员。系统还会将学生上下车及校车到达时间,以短信形式通知学生家长,让他们放心安心。

  高科技打造立体化防控网

  今年2月3日零时许,常熟市发生一起5人被杀害的案件。案发春节前人财物流量最大的时候,发案地又位于人员流动性强的两市一区交界处,属外来无业人员激情作案。

  “这种案子若放在10年前,公安机关即便花半个月也未必能摸清头绪。但侦破此案最终只用了7小时,犯罪嫌疑人就被抓获。”常熟市综治办副主任周忠良说,秘诀在于路面上无处不在的“监控之眼”。

  苏州全市有近30万个监控设备,这些设备全部纳入治安防控范畴,其中有2.8万个实现联网运行,各种资源通过信息化手段高度整合。

  今年2月19日,苏州市工业园区发生一起汽车被抢案。接报后,公安机关指挥中心通过“智能指挥调度系统”-“智能卡口联网系统”-“治安监控联网系统”等一系列网上操作后,仅用了3个小时,驾车逃跑的犯罪嫌疑人就落入法网。

  借助信息化平台的逐步应用完善,案件快侦快破已经不再是梦想。海安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凭借智能系统,通过大屏幕监控发现警情后,警力只需两分钟就能赶到现场。而安装在县城5个至高点上的高清摄像头,从28层楼高的距离俯拍,可视距离达到3公里,甚至连车牌号都清晰可见。

  科技是第一防范力。目前,江苏省辖市和县(市)全部建成现代化的110指挥中心,成立了覆盖城乡的专业巡防队伍,实战勤务24小时不间断;全省共设置6900多个治安卡口,县级以上治安卡口普遍安装了电子监控装置。

  5月5日下午4时许,在338省道上,一辆从苏州驶往无锡方向的小轿车被港下治安卡口的交警截停,进行例行检查。交警把驾驶人的驾驶证放到仪器上,电脑中的智能系统立刻显示出驾驶人的相关信息及是否有犯罪记录。实际上,该车经过1公里前的探头时,智能系统就已经显示出车辆的全部信息。

  海门市拥有国内最大的家纺批零集散地———中国叠石桥家纺馆。记者在这里看到,海门采用“技防入市”理念,公安机关和市场管理企业联动,在市场顶层建立了一个超大规模视频指挥中心,中心内宽约30米的大屏幕连接了2600个探头,覆盖了海门市整个工业园区。

  投资3200余万元的监控中心自去年6月投入使用后,效果立竿见影。前不久,叠石桥地区接连发生砸车盗窃车内财物案件,正是通过技防监控甄别,海门警方迅速抓获了犯罪嫌疑人。

  一张攻守兼备、动静结合、实战高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江苏已经形成,违法犯罪分子“不敢来江苏、来了作不了案、作了案跑不掉”的震慑力量日益彰显。

  据统计,去年,全省八类主要案件、抢劫、抢夺、盗窃案件同比分别下降7.4%、14.8%、12.8%、7.5%,江苏已成为人民群众的安全区。

 

记者手记

 

“感知”平安江苏细节

  《法制日报》记者在江苏历经10天采访,跨4个地区、13个县(区、市),30多个乡镇、街道、社区、工厂、学校、市场,最直观的感受是“遍地开花”的信息化建设。科技手段的广泛运用,已让“平安江苏”建设的管理者尝到了甜头,更让广大老百姓享受到了平安。

  “感知”两个字,在无锡等地采访中被多次提到,因为这里正借助如火如荼的物联网技术,推进“感知安保”、“感知防控”、“感知交通”、“感知校园”、“感知小区”等系列智能治安防控体系。

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摔倒不会没人知道,向政府反映问题“一键操作”,自家房子被外人闯入会立刻报警,连孩子下了校车都会接到短信提醒,车辆被盗了也不用担心,因为盗车贼时时处在“电子眼”之下。

安居乐业就是图个平平安安,而安全感便来源于这些细枝末节,通过“感知”,江苏居民们也真切感受到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平安。

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之江苏经验④

服务为先破解难题增进社会和谐

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外来人员通过积分便能落户张家港;在太仓市,刑释解教人员不再为找不到工作而苦恼;在苏州市,失地农民过上了比以前更安稳的生活……

  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失地农民等人群的服务管理,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管理的重点和难题。

  《法制日报》记者在深入江苏城乡采访时发现,这些难题正在被“平安江苏”建设的管理者们一个个破解,他们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和谐,大大增强了这些特殊群体的幸福感和平安感。

  新市民享受同等待遇

  在张家港市杨舍镇的新市民积分管理窗口,每天都有300多人排队,他们在提交入医、入学、入户申请。

  “新市民”,是张家港对外来暂住人口的称谓。张家港有流动人口65万余人,已超过该市户籍人口数量的三分之二。

  如何管理服务好庞大的新市民群体?2004年,张家港市新市民事务中心成立,中心逐渐发展壮大,目前已建立了241个新市民工作站,由850名专职协管员和4000多名兼职信息员组成流动人口服务队伍。

  “我们已经办理了65.5万张居住证,做到了对流动人口的全覆盖。”张家港市公安局副局长王树秋同时兼任新市民事务中心主任,他说,“以证管人”是流动人口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全市已实行对流动人口的动态化、网络化管理。

  江苏淮安人戴卫东马上就能落户张家港市了,这让已在张家港生活20年的他十分欣慰。他喜欢这座城市,因为这里“城市环境不错”,最重要的是“没有外地歧视”,有一套合理规范的积分制度。

  去年4月18日,张家港市出台了《新市民积分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实施细则,明确在文化程度、职业资格、社会贡献、表彰奖励等40多个类别上可以获得积分,新市民攒够相应分值,就可以申请入医、入学、入户。

  安徽舒城人方敏到张家港工作已8年多,是一名普通工人。去年9月,方敏的儿子方昱涵通过积分顺利就读公办万红小学。方敏感慨地说:“因为是外地户口,孩子上幼儿园都得托人找关系,出借读费、赞助费。现在政策透明,公平公正,非常好!”

  苏州市在开展流动人口居住证试点的基础上,还向办理社保的新市民发放“市民卡”,持卡的新市民可以享受社保、卫生、民政、计生、教育等各种政府公共服务功能,目前全市已发放“市民卡”200多万张。

  随着居住证制度的推广铺开,如今,江苏省已发放居住证800多万张。

  有着1770多万流动人口的江苏,不断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让所有来江苏工作和生活的人,都有了“进入江苏门就是江苏人”的归属感。

  两年前,18岁的河南女孩邵孟杰和她的几个同学怀揣梦想一起来到光宝科技(常州)厂工作。让她和同学最开心的是,一到常州就有房子住,而且价格很便宜。邵孟杰说:“我们住的地方一天只要一块钱,还有免费热水,能够洗澡,我父母很放心我在这里。”

  邵孟杰等人所住的地方叫南湖家苑,是常州市专门为外来务工人员建设的,现有10873人入住。二期工程完成后,可容纳5万人集中居住。

  江苏大力推广“集中住宿、集中服务、集中管理”模式,采取政府出资、企业自建等形式建设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区。目前,全省“三集中”公寓居住面积达3150多万平方米,入住人口950多万人。

  让特殊人变成正常人

  李常刚工作不到一年,就当上了太仓市博尔特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保安队队长。李常同时还有另一个身份———一名社区矫正服刑人员。

  李常1994年曾因盗窃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后多次减刑,于2011年4月29日假释回归社会。

  李常清楚记得,坐了17年监狱,走出监狱那天,他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

  李常家庭比较困难,父亲年龄大,母亲是聋哑残疾人,全家居住的平房年久失修,和周边邻里相距甚远。这让李常卯着一股劲,想尽快找份稳定工作挣钱改变现状。但李常已是38岁大龄,又有犯罪记录,找工作总是碰壁。

  有朋友向李常推荐博尔特公司,他去应聘时注意到,公司外墙上挂着两块牌子,一块是公司名称,另一块是“太仓市光辉就业扶助安置基地”。

  由于社会歧视、自身劳动技能较差、就业竞争能力不强,刑释解教人员就业一直是个社会难题。太仓市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局局长王永新说:“刑释解教人员也是平安建设的高危人群,特别是那些家庭不稳定、生活困难的人很容易走上重新违法犯罪的道路。”

  去年8月,太仓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对就业困难刑释解教人员实行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意见》,明确安置基地企业吸收就业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此后,有9家企业与政府签订帮扶协议,博尔特公司即是其中之一。

  一年来,博尔特公司已经过渡性安置9名刑释解教人员。博尔特公司总经理徐春明说,企业不问出身、不拘一格降人才,不但对这些刑释解教人员和其他员工一视同仁,而且还提拔了几人做管理人员。

  工作努力的李常被提拔为保安队队长,每月工资约4000元,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身份”暴露,他很庆幸自己在这里获得了新生。

  太仓新生·起航搬运公司也是安置基地之一,目前有40多名刑释解教人员在这里工作。公司总经理张瑞也是一名刑释解教人员,他出狱后曾四处碰壁,但最终创业成功。“只有有了稳定收入,才能有效防止这些人员再犯罪,我理解他们,所以帮助他们。”张瑞说。

  南通等地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社区服刑人员全方位帮教管理。社区服刑人员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双无形的“眼睛”在盯着,一旦出现擅自脱离规定区域,定位手机就会及时提示和报警。目前,覆盖全省市县乡三级网络的“电子围墙”已基本建成,对高危社区服刑人员的监控率达100%。

  最新数据显示:江苏省已建立各类服务帮教基地1800多个,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率、安置率分别达99%和97%以上,接收社区服刑人员数量居全国首位,重新犯罪率在首批试点省份中处于最低水平。

  失地农民权益有保障

  居住在昆山市千灯镇炎武社区的陈美媛对现状很满意,她从农民变成了市民,虽然失去了10亩土地,但她获得了两套楼房,“居住环境比以前好,生活得更安心、更舒心了”。

  58岁的陈美媛此前是庄巷村村民,新农村建设后,她们全家放下农具,搬进楼房,每天也从干农活变为在附近企业做保洁工人,月收入1500元,全家年收入近10万元,比原来种地收入高出很多。

  陈美媛说,她所住的炎武社区实施“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的“五有工程”,居民们过得都很平安快乐。

  城乡一体化建设,在江苏大地开展得如火如荼。这带来了农户向居住区集中、耕地向种养大户集中的发展趋势。如何保障失地农民这一群体的利益,直接影响到基层平安乃至社会稳定。

  苏州市是江苏省唯一的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近年来,苏州市深化社区股份、土地股份和农民专业“三大合作”,强村富民活力得到增强;坚持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农业发展基础得到夯实;突出水环境综合治理、村庄环境整治等“三大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强化;完成城乡低保、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三大并轨”,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石湖地区地处苏州市三区交界地带,原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从2010年初开始,历经两年多综合整治,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在拆迁过程中让利于民,逐步实现由乱到治。石湖地区综合整治工程中的农村失地人员,不仅都纳入了城镇保障,政府还通过购买服务安排他们在景区从事管理工作,实现就业,失地农民不仅有工资性收入,还享受集体合作经济股份收入,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在动迁的农民中,“人户分离”等户籍问题是政府亟待解决的难点之一。由于户口附属着原行政村的资产量化股、福利股、公益福利等实际利益,农村户口还附属着“家电下乡”、“生育二胎”等优惠政策,入住新社区的居民不愿意主动转移户口、“人户分离”。

  为破解这一难题,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实施“户籍平移”措施,保障动迁农民权益,使其户口“平移”后依然能享受到原来的福利。2011年5月以来,通过“户籍平移”,已有1702户动迁家庭、6596名动迁群众户口移入望亭镇鹤溪社区,占比分别达到94.5%和96.3%。

  近年来,江苏针对各类“社会人”中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消极因素,不断创新服务管理的思路举措和方法手段,构筑全方位的服务管理体系,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了社会秩序的安定有序。

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之江苏经验⑤

源头预防矛盾“大调解”促大平安

本报赴苏采访组

“和阿姨”调解室、三和调解室、陆锡铭调解室……近年来,江苏独具特色的品牌调解室层出不穷,为“大调解”工作注入新的生机活力,有力促进了社会平安和谐。

作为“大调解”机制的发源地,江苏坚持源头预防、关口前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了各类矛盾纠纷以及案件、事件、事故的发生,使平安建设有了坚实根基。

专业调解向区域行业延伸

今年4月底,江苏省南通市肿瘤医院发生一起医疗纠纷,患者突然死亡后,患者家属认为医院应负全责,索赔100万元,但医院认为自己无责,只愿意赔偿5000元。

“若在以前,医患双方很可能就赔偿问题扯皮很长时间,或者走上耗时耗力的诉讼之路,甚至还有可能发生医闹等事件。”南通市医患纠纷调处中心主任李金锋说,“中心主动介入,双方仅用3天时间,就达成了调解协议,院方赔偿患者7.6万元,案结事了。”

南通市医患纠纷调处中心成立于2008年,负责调处南通市区范围内二级以上医院发生的医患纠纷,并由77名医学专家组成医患纠纷专家咨询委员会,作为“智囊团”化解专业纠纷。中心成立后效果很快显现,南通市区12家医院统计显示,12家医院呈现出“就诊数量与同期相比上升,医患纠纷总数下降”的趋势。

“私了、官了、诉讼、调解,在解决医患纠纷的四种途径中,更多的医患双方把调解作为了首选。”南通市司法局局长张武林说,南通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构建具有“中立性、联动性、权威性”的医患纠纷调解新机制。3年多来,全市医患调解机构所调结纠纷实现“零反悔”,没有发生一起因医患纠纷引起的上访事件。

南通市崇川区按照婚姻家庭、房屋征收、劳动合同等领域,分别设立了专业调解工作室,调解人员皆由行家里手担任。68岁的陆锡铭曾任崇川区拆迁征地安置办公室副主任,他精通有关拆迁的法律法规,2008年担任崇川区房屋征收纠纷调处工作站首席调解员。6年来,陆锡铭调处拆迁安置纠纷300多起,把一些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矛盾纠纷大调解不是单纯的‘和稀泥’,而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纠纷、化解矛盾、实现和谐。”南通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邵怀德说,全市从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老政法”中选聘群众威信高、责任心强、熟悉法律政策、有调解专长的人员担任专职调解员,以他们的公道正派树立威信、赢得认可。

近年来,江苏不断丰富发展“大调解”机制,使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更加有机地衔接,创新诉调、检调、公调、访调等对接机制,预防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不断提高。

交通事故纠纷与群众关系最紧密,处理稍慢就不利于纠纷解决。海安县道路交通事故联调快处中心突出“快”字,创新交通事故“彩信通”快速处理机制,一旦发生轻微交通事故,驾驶人可以马上用手机拍照发彩信到中心,并根据中心回复进行下一步行动,便捷高效。

苏州市高新区交通事故处理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强调公安行政调解“快处快赔”。在一栋楼上,集交通事故处理、交通巡回法庭、人民调解工作室、法律援助工作站、保险理赔窗口等为一体,交通事故当事人再也不用在不同单位之间跑来跑去,一站就可以解决问题。

江苏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张新民介绍说,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在调处中心设立专门调解小组、在行政主管部门设立调解工作室、组建专业性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多种方式,在征地拆迁、劳动争议、医患纠纷、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等14个领域建立了专业调解组织10258个,有效整合了专业调解和社会调解资源,提升了调解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调解组织网络覆盖全社会(小标题)

今年5月8日上午,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红石社区一位老人因母女纠纷,到社区里的“和阿姨”调解工作室哭诉,“和阿姨”何凤英一边耐心地听老人诉说,一边劝慰她。

这一幕是“和阿姨”调解工作室的常态。沙家浜镇的老妇女主任何凤英退休后,搞起了调解工作,以一对一、多对一的调解方式及贴心的服务深受群众欢迎。“和阿姨”在沙家浜镇逐渐成为了一个品牌,全镇13个行政村都建立了“和阿姨”调解室,大小矛盾基本不出村。

民间纠纷,居间调解,不伤和气。像“和阿姨”这样的民间调解室在江苏越来越多,同时还出现了各具特色、声名远播的个人调解室。

  三和调解工作室在扬州市宝应县贾林村久负盛名。2010年3月18日,贾林村村民刁人贵在自己家里挂牌成立了工作室,先后调处了全村40余起矛盾纠纷。目前,个人调解组织已经覆盖到宝应县287个行政村,全县两年多来无恶性案件发生。

“小病会累积成危害健康的重症,小矛盾同样也会演变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大问题。必须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这是做好社会稳定工作的硬道理。”海安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盛慧琴说,全县553名专职调解员全部下沉到基层网格一线,为群众打造15分钟调解服务圈。去年村居(社区)调解组织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87件,占总量70%以上,群众满意率达98.8%。

青剑湖社区建于2004年2月,是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动迁安置社区,总人口2.5万人。社区完善综治办、警务室、治保会、调委会、外来人员登记服务站等“五位一体”工作平台,组建了楼道长、老娘舅志愿者等调解队伍,去年13起矛盾纠纷全部调解,社区呈现出文明、和谐、幸福的新气象。

据介绍,江苏在省、市、县三级建立了社会矛盾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在县、乡两级建立了由司法、公安、工商、信访、国土、城管等职能部门参与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在村(社区)、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普遍建立了调解组织,在农村村民小组、城镇居民小区、企业车间班组等广泛建立了调解信息员队伍,基本建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社会”的大调解组织网络。

标本兼治促基层和谐稳定 (小标题)
  实行矛盾纠纷“大排查”、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开展“三解三促”活动,在推进平安建设过程中,江苏各地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标本兼治,逐步实现事前预防、主动掌控、有效解纷。

在淮安市,重点招商引资的大项目因为损害了部分群众利益而被“否决”,这样的事情近年来已经出现多次。2006年,淮安市委、市政府为改变维稳工作“马后炮”的局面,积极探索全市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2007年至今,全市未发生一起进京集访和重大群体性事件。

在徐州市,未经稳评的重大事项,市县两级政府常务会一律不予审议。2012年,全市开展稳评事项815个。同时,全市发动农村地区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成立“三老工作室”1561个,在化解基层矛盾方面功不可没。

群众安全感是社会治安的晴雨表,是平安建设的试金石。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近3年来,江苏共组织排查活动23万余次,排查出各类治安重点地区1811个,并进行了全方位整治。先后投入经费39亿多元,对7500多个“城中村”、老小区进行了改造和整治,对近200个软弱涣散的治安重点地区基层党政组织进行了整顿。省、市、县三级挂牌督办的212个重点地区全部整改到位。

带去真情倾听民声,带上诚意化解矛盾。从2011年起,江苏在全省领导干部中集中开展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的“三解三促”活动。近两年来,全省5.5万多名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走访群众36.5万人、办实事13.9万件,有效促进了基层和谐稳定。

据统计,10年来,江苏共调处矛盾纠纷400余万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95%以上的矛盾纠纷化解在了乡镇以下,实现信访问题、群体性事件全面下降,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

努力把江苏建设成为平安中国示范区

●平安是“大平安”,已从治安管理层面上升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层面,平安建设的成效根本上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科学发展、促进了民生改善、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平安是动态的平安,平安建设要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不能超越发展阶段谈平安;平安是标准不断提高的平安,要努力使平安建设与江苏“两个率先”进程相适应

  ●平安中国既是中国梦的重要篇章,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江苏要按照建设平安中国的要求,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举措,在新的起点、从更高层次上推进平安建设,努力把江苏建设成为平安中国示范区

  本报赴苏采访组

  经过10年平安江苏创建活动,江苏刑事案件稳中有降,综治工作绩效和公众安全感连续多年保持全国领先。平安江苏已成为全省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品牌和率先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实现“两个率先”奋斗目标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深化平安建设,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就平安中国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江苏如何按照建设平安中国的要求,从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平安建设?5月26日,江苏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综治委主任李小敏就此接受了《法制日报》记者的专访。

  重点:夯实筑牢平安建设基础

  “经过10年三轮的创建活动,我们对平安建设内涵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李小敏说。

  李小敏认为,平安是“大平安”,已从治安管理层面上升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层面,平安建设的成效根本上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科学发展、促进了民生改善、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平安是动态的平安,平安建设要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不能超越发展阶段谈平安;平安是标准不断提高的平安,要努力使平安建设与江苏“两个率先”进程相适应。

  据介绍,近年来,江苏着力从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载体建设、制度机制建设等方面,抓好平安基础性建设。

  推进县乡村三级管理服务机构建设,多次召开不同层面现场会、推进会作出部署,并通过“以奖代补”等引导激励措施加大投入力度,目前全省52个县(市、区)建成社会管理服务中心,98.9%的乡镇(街道)建立政法综治工作中心,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所有社区(村)建立了集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治办。

  大力推进技防设施建设,在各市县加快推进以公安110指挥中心为龙头、以治安监控系统为重点的技防城市建设,城乡主要道路治安监控网络实现全覆盖,所有重点单位、要害部位都建成治安监控系统,90%以上的一般企事业单位、60%以上的商铺、所有新建小区、80%以上的老旧小区和独栋居民楼完成了相应技防设施建设。

  开展系列平安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平安市、平安县(市、区)、平安乡镇(街道)、平安村(社区)等区域平安创建以及平安企业、平安校园、平安医院等行业平安创建,使平安建设有效覆盖到各个区域、系统和行业。

  建立严密的责任机制,明确党政领导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把平安建设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和任期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平安建设警示和“一票否决”。

  机制:完善六大创安工作体系

  江苏在深化平安建设中,着重加强源头治理、深化综合治理、推动共同治理、实现依法治理。

  “我们把平安建设的聚焦点、着力点放在办好群众的事情、维护好群众的权益、理顺好群众的情绪上,让群众理解、认可、满意、高兴。”李小敏强调。

  他举例说,江苏健全领导干部下基层常态化机制及定期接访下访制度,推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听证、公开评议等制度,搭建便民热线、网上互动、政务微博等多种形式的沟通对话平台,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把群众参与作为开展风险评估的第一程序,把群众意见作为确定风险等级的第一依据,把群众利益作为作出重大决策的第一标准,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

  据介绍,江苏充分发挥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优势,着力完善六大工作体系,不断深入推进平安建设: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丰富发展“大调解”机制,推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效衔接,全面建成县乡两级调处中心,实现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办理、限期办结,每年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0多万件,95%以上在乡镇以下得到化解;

  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稳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积极创新积分入户、“三集中”等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方式,有序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

  健全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体系,分类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意见,全省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1%以下,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1‰以下,均为全国最低;

  健全公共安全管理体系,构建打防一体、城乡一体、人技结合、专群结合的现代立体化治安防控机制,8类主要刑事案件连续10年下降,连续11年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

  健全“两新”组织服务管理体系,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8.5%,注册登记的各类社会组织4.2万个,有效发挥了社会组织提供社会服务、反映居民诉求、规范行业行为的积极作用;

  健全信息网络管理体系,推行互联网属地化管理,建立网络舆情预警处置机制。近3年来,全省网上没有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没有发生影响恶劣的重大网络犯罪案件、没有发生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网络安全事故。

  目标:更高层次推进平安建设

  “平安中国既是中国梦的重要篇章,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李小敏表示,江苏要按照建设平安中国的要求,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举措,在新的起点、从更高层次上推进平安建设,努力把江苏建设成为平安中国示范区。

  李小敏深有体会地说:“在新的起点上深化平安建设,深在体制机制创新。要及时将基层的创新经验转化为政策措施、上升为制度规范,探索建立符合平安建设规律的体制机制,努力提高平安建设规范化水平。深在现代科技引领。要大力推动现代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在平安建设中的深度应用,增强动态环境下平安建设综合效能,努力提高平安建设智能化水平。深在法治水平提升。要积极推进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深度融合,以法治原则为遵循,以法治体系为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深化平安建设,努力提高平安建设法治化水平。深在广大群众参与。要充分发挥群众在平安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真正让群众参与平安建设过程、共享平安建设成果、评判平安建设成效,努力提高平安建设社会化水平。深在基层基础夯实。要牢固树立固本强基的理念,建强基层组织、加强基层力量、强化基层保障,把平安建设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基层单元,努力提高平安建设精细化水平。”

  采访结束时,李小敏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苏要紧紧围绕构建平安中国示范区的目标,坚持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信息化为支撑,以法治建设为保障,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确保全省公众安全感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建成一个领域更广、基础更牢、标准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江苏。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主办单位、版权所有:中共郧阳区政法委员会  ICP备案号:鄂ICP备13005114号-1
地址:湖北省郧阳区城关镇金沙路 邮编:442500 电话:0719-7232471 Email:yydy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