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 主页 > 通知公告 >

平安中国建设之浙江范本

时间:2013-06-07 09:00来源:长安网 作者:未知 点击:

平安中国建设之浙江范本①

大平安”理念成就境安民富新浙江

编者按

  建设平安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不懈、一以贯之的重要工作举措。近10年来,浙江省始终坚持一张“平安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抓,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考评体系,平安浙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平安中国建设的浙江范本。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近10年来,浙江省所建设的平安浙江就是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平安在内的“大平安”。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本报记者近日走进浙江,深入城乡采访,亲身感受浙江平安建设的经验、亮点。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反映浙江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等领域“大平安”建设所带来的新变化、新面貌、新成效。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雷晓路于呐洋陈东升

  建设平安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不懈、一以贯之的重要工作举措。近10年来,按照“贵在落实、贵在坚持”的重要精神,浙江省各地始终坚持一张“平安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抓,推动平安浙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012年,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50元,连续12年位列国内各省区第一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552元,连续28年居于国内各省区第一位。浙江省委省政府部署平安浙江建设近10年来,浙江省刑事发案、信访总量、生产安全事故继续下降,2012年浙江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95.93%,连续9年走在全国前列,被公认为全国最安全的省份之一。

  先进理念承载群众对平安建设新期待

  两张报表,今年9岁了。

  每个月初,一张“经济报表”,一张“平安报表”,两张报表都会摆在浙江省各级党政领导的办公桌上。这项已经延续了9年的制度,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大平安”的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全省上下协力奋斗,有力促进了浙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方面安全稳定、协调发展。

  2004年1月,浙江省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首次提出建设平安浙江,深刻指出“富裕和安定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致富与治安是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

  2004年5月,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主持下,浙江省委作出了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决策。

  《法制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2004年开展平安浙江建设以来,浙江省各级领导干部的手中每月都有两张报表,一张是“经济报表”,一张是“平安报表”,切实把“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社会稳定”的要求落到实处;浙江省各级党委都建立起社会稳定形势分析制度,像分析经济形势一样,定期分析社会稳定状况,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从那时起,两张报表相伴相应,同等重要地摆在浙江省各级党政领导的面前;也是从那时起,“大平安”的理念真正融入各级党政领导头脑中,指导执政为民实践。

  9年光阴流过,在浙江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这两张报表体现了各级党政领导的“大平安”理念,承载了人民群众对平安和谐的殷切期待。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市场经济先发地区,进入新世纪以来,浙江省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更早遇到了“成长中的烦恼”,人民群众在求富的同时,求安的呼声和愿望更加强烈。

  50年前,毛泽东同志对浙江诸暨的“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批示,从那时起,“枫桥经验”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历经时代发展、社会变迁,2004年,浙江省委又作出了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决策———这不仅是一次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更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展了“枫桥经验”,为今后浙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

  原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说:“这些年来,我们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深化平安浙江建设,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着力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社会治安防控机制、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促进了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奠定了扎实基础。”

  政治稳定、社会平安、经济发展、生态优美、生活富庶、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法制日报》记者在浙江采访中,时时处处感受到平安浙江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在新的历史时期,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对平安浙江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建设平安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我们要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全面深化平安浙江建设,以时不我待、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再树率先之志、再谋平安之策、再强和谐之基,努力建设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浙江,以平安浙江成效为平安中国建设作贡献”。

  早在2004年5月平安浙江建设之初,浙江省委即成立了建设平安浙江领导小组,省委书记担任组长,省长、省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5名相关省委常委担任成员。市、县两级也都相应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副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

  9年来,虽然历经党政换届、人员变动,但建设平安浙江决策一经确定,一张蓝图、一个目标,一任接着一任、一届接着一届,始终如一把抓平安稳定工作作为第一责任,摆上与发展经济同等重要的位置,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用实干回应人民群众对平安的新期待。

  科学机制回应群众对平安建设新需求

  “抓平安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和谐。”浙江省省长李强担任过温州市委书记,担任过省委政法委书记、分管政法工作的省委副书记,提起平安浙江建设,如数家珍、充满感情。他对《法制日报》记者说,“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浙江省要坚持三个不变,即坚持保护优美的生态环境不变,坚持平安浙江建设的做法不变,坚持科学合理的城乡协调发展不变。建设平安浙江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必须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中”。

  浙江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辉忠从事政法工作多年,担任过市委书记,也担任过省公安厅厅长、省委政法委书记。他介绍,2004年省委作出建设平安浙江决策之初,就确定了“五个更加”的总体目标,即促进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更加稳定、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安康。平安浙江所要建设的是浙江“大平安”。

  王辉忠介绍,近几年来,浙江省着力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的安全问题,做到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到哪里,平安建设就延伸到哪里;人民群众对平安有什么新的需要,平安建设就拓展什么内容,努力开创平安浙江建设和各方面工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

  在农村住房改造中,浦江县曾出现“改造一个村就乱了一个村、拆了一栋房子就散了一个班子”的问题。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后,该县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条件具备的,上;条件不具备的,暂停实施。彻底扭转以往“一边施政一边产生矛盾”的现象,最大限度地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环境保护、城乡规划、房屋改造拆迁、重点工程建设等,往往牵涉到群众切实利益,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社会矛盾。从2008年开始,浙江省建立起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凡事关民生的重大事项,决策之前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一些地方还举行听证会,扩大公众参与,自觉接受监督。仅2012年,全省就对3683件重大事项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缓实施145件,停止实施16件,有效地避免和消除了一些不稳定因素。

  把平安浙江建设落到实处,领导干部是关键,从2010年开始,温州市率先探索建立领导约谈机制。浙江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省平安办主任朱贤良时任温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回忆当年情形,仍记忆犹新。他介绍说,“约谈分为警示约谈、日常约谈、任职约谈,比如,当某个领域安全问题集中多发,或者出现重大安全事件苗头时,市委会对这个地方、单位的领导进行约谈。我们的约谈不仅指出问题,同时也及时提醒和指导如何解决问题”。

  继温州之后,嘉兴、湖州、台州、衢州、舟山、杭州等地也相继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平安建设约谈机制,目前,这项制度已在全省普遍推开。

  务实措施激发群众对平安建设新热情

  自2005年开始,每年一二月份,省委常委、省人大副主任、副省长、政协副主席等省领导分别带队,分赴全省11个市对平安建设情况进行考核抽查。平安市、县考核内容共涉及6大类、100多个指标。每年3月底,浙江都要召开全省平安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出席,对获得平安称号的市、县(市、区)授予“平安牌”、“平安鼎”,并对创建先进职能部门进行表彰。

  朱贤良向《法制日报》记者展示了一份浙江省平安状况月报表。记者看到,在这张平安报表上,共有15个“一票否决”项目,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等各个领域,其中包括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也就是说,如果某地发生有重大影响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将被“一票否决”,不能参加当年平安市、县(市、区)的评比。

  朱贤良介绍,每年的市、县(市、区)平安考核评审条件都会有一些调整和完善,比如,2005年的评审条件对于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是扣分项目,到了2007年则同时列入“一票否决”项目。在浙江省,以人为本不是仅仅说在嘴上,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平安创建工作之中。

  后陈村位于武义县城乡接合部。过去干群关系紧张,村民上访不断。2004年,该村群众选举产生了全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9年来全村党员干部零违纪、村民零上访……也许,后陈村的农民并不知道什么是民主监督、民主决策。他们聚到一起,只是为了讨论村办公楼装修用什么颜色,该花多少钱。但正是这些充满“泥土味”的基层民主法治创新,在浙江省遍地开花,扎扎实实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步。领全国之先,目前,浙江省所有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

  2003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目前,全省已有576个村获得这一称号,此举在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基层法治化水平、增强干部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等方面成效明显。在“民主法治村(社区)”的示范引领下,浙江省90%以上的村庄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建立了民主理财、村务管理等制度;95%的村已达到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全省半数以上的社区通过直接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普遍推行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成效评议会等民主管理制度,为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夯实了坚实基础。

  近10年来,浙江省人民群众对建设平安浙江的知晓率从2005年的不足20%,上升到2012年的79.2%。全省11个省辖市、90个县(市、区)都获得过平安称号,其中,有3个市、64个县(市、区)连续8年被评为平安市、县(市、区)。浙江“大平安”建设,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追求和行动。

平安中国建设之浙江范本②

平安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于呐洋陈东升

  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早在新世纪之初,浙江省由一个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人均GDP率先超过3000美元,提前迈入了现代化的门槛。

  2004年5月,浙江省委作出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决策。近10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保平安就是促发展的理念,把服务保障经济发展作为平安建设重要内容,形成了以加快发展保平安、在平安中实现更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平安是协调经济关系润滑剂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全省有各类市场主体350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255万户、民营企业78万户。民营经济创造了全省75%的经济总量、76%的出口总额、60%的税收总额和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民营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决定着全省的发展和稳定。

  2005年以来,浙江省抓住健全企业治安法人责任制这一关键,以规模企业和问题较多企业为重点,充分调动基层党政组织、企业经营者和员工三方面的积极性,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浙江的网络、机制引入民营企业,全面落实民营企业综治和平安建设各项措施。

  平湖市在1800多家民营企业中落实“谁经营、谁负责”的社会治安法人责任制,普遍建立综治室,与企业所在社区、村和乡镇综治机构联动,负责企业的治安保卫、安全生产、权益保障、矛盾化解,真正做到了内部矛盾内部化解。

  在平湖市华城集团采访时,《法制日报》记者看到数百人的成衣车间井然有序,光荣榜上贴着36个班组争先夺优的一面面红旗,小黑板上写着21组女工李艳丽拾到手机主动归还失主的故事……公司综治室负责人说,企业现有3000多名职工,今年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劳资纠纷和治安案件。

  6月3日,记者在乔司镇和睦桥村社区服务中心采访时,刚好遇到张老板在办理职工工资保证金。每名员工每月3000元,按照此标准,张老板把15名员工1个月的工资预存在一张存折上,他笑呵呵地说:“别看存折上写着我的名字,不经过村委会同意,我动用不了这笔钱。”

  乔司镇地处杭州市余杭区东南端,交通便捷,经济繁荣,有各类企业2700余家。过去,在这里租厂房办企业的个别老板,干得好就发工资,干得不好拍屁股走人,欠薪逃逸案件时有发生。2007年下半年,乔司镇综治工作中心率全国之先,推行租赁企业工资保证金制度。当年,全镇仍有12家企业出现拖欠工人工资现象,但由于企业事先缴纳了工资保证金,事情发生后,镇里马上替企业支付了拖欠工资款,保障了职工经济利益,避免了劳资纠纷激化。在采访中,乔叶服装厂职工赵青云高兴地对记者说:“有了工资保证金制度,我们打工者在乔司工作再也不怕拿不到工资,去年,我又介绍了好几个老乡来厂里工作。”

  平安是规范经济秩序保护神

  经济犯罪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侵蚀企业合法权益,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浙江省委常委、省公安厅厅长刘力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多年来,浙江省公安机关以维护人民利益、护航经济发展为己任,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的经济犯罪坚持零容忍,对查办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经济案件坚持零懈怠。”

  去年3月至8月底,浙江省各级经侦、治安、刑侦等警种全警出动,银行、审计、税务、质检、工商、卫生等各级职能部门协同作战,对经济犯罪活动展开全领域、跨区域、全流程围剿,半年间,共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1万多起,移送起诉犯罪嫌疑人2.5万多名,发起全国性集群战役126次,“破案会战”战绩居全国前列。

  前不久,衢州公安破获了一起特大骗取出口退税案。犯罪嫌疑人崔某、毛某等人在广州组织未纳税服装出口,利用衢州服装生产企业和外贸出口平台,先后从广东、浙江等12个省、市150家企业大肆虚开进项增值税发票,涉及增值税专用发票1003份,发票金额达1.13亿元,仅在衢州一地,就骗取出口退税款1400万元。在公安部指挥下,浙江、山东、江苏、广东等地公安机关统一行动,一举捣毁了这一犯罪团伙。

  “通过打击,群众反映强烈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传销、非法集资、银行卡诈骗、制售假发票、合同诈骗、商业贿赂等经济犯罪得到遏制,有效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省公安厅副厅长叶寒冰对记者说,保民生促规范是公安机关的主业,浙江公安始终力度不减。今年第一季度,共破获各类经济犯罪94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98名,挽回经济损失5.2亿元。

  温州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金充裕,民间金融活跃。由于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从2011年开始出现的金融风波,影响了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间借贷、金融类纠纷案件呈持续高发态势。”温州中院副院长陈有为告诉记者,2012年,温州市两级法院共受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12052件,收案标的额113.434亿元,为2007年的4倍多。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决定在温州设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温州中院闻风而动,迅速出台为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30条意见,依法规范民间金融发展,保护合法民间借贷和企业融资行为,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遏制民间融资的高利贷化和投机化倾向,支持金融改革创新。

  目前,温州中院和全市11个县、市、区法院都已设立金融审判庭,以专业化审判强化司法保障。5月31日,记者在鹿城区人民法院金融审判庭采访时,年轻的庭长吴将斌告诉记者,他们庭人员一分为四,一组审理银行类案,一组审理民间借贷案,一组审理综合案件,还成立了一个诉讼保全组,由专人负责查封、扣押、冻结等诉讼保全事务。上周,审结案件66件,实施查封等财产保全措施56起,办案速度明显加快。

  平安是营造发展环境助推器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江龙集团资金链断裂、企业停产,涉及银行贷款和社会贷款数额巨大,被拖欠货款的供应商达474家,涉案标的达20亿余元,创绍兴市历史之最。

  债权人蜂拥而至,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临危受命,派副院长率30多名法官组成专案组进驻企业介入解困工作。清算重组,涉及数千企业职工及数千万元工资,涉及数百债权人和10多亿元债权,处置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专案组的法官们高度认真负责,短短40天,完成了739件案件的债权确认审理和767件案件的执行兑现。江龙集团资产经过评估拍卖顺利实现重组,基本完成债务清偿工作,企业在短时间内恢复了生产。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对此高度评价,江龙集团的清算重组,是通过司法手段解救危困企业起死回生的成功尝试,最大限度地维护了金融安全,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生产力,最大限度地维护了社会稳定,起到重要的案例示范作用。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齐奇介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那一年,浙江法院共对飞跃集团等25家资金链断裂的行业龙头企业重大债务案件进行集中管辖,涉及案件2502件。19家企业经资产重组重整起死回生,其他企业重组、调整也取得重大进展,迄今无一家关门倒闭。

  为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浙江省政府出台实施8811亿元政府主导重大建设项目计划。省人民检察院高度敏感,立即主动把这些重大建设项目的职务犯罪预防列为检察机关重要工作任务,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把29个百亿元以上重大建设项目的预防任务逐一落实到三级检察院。

  经历过金融危机,浙江企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了新认识,一时间,浙江大地上,企业转型升级风生水起。省司法厅审时度势,及时组织律师对企业开展“法律体检”,由事后化解延伸到事前预防。省律师协会会长章靖忠介绍,在这次活动中,全省律师共为9118家企业进行了“法律体检”,发放法律风险提示函1万余份,出具法律意见书4086份,有效助力转型升级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夯实了法治基础。

  从2012年开始,国务院先后批准实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舟山群岛新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四大国家战略举措与浙江省正在推进的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等交相辉映,将着力解决长期以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问题,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再创浙江科学发展新优势。

  这是一片从不缺乏改革热情和创新勇气的热土。《法制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传统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时刻,浙江省政法系统未雨绸缪、厉兵秣马,又一次站在改革创新的前沿,正以优质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创造良好、平安的经济发展环境,为浙江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保驾护航。 

平安中国建设之浙江范本③

夯实平安建设根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本报记者于呐洋陈东升

  2012年,浙江省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为95.93%,连续9年位居全国前列,被认为是全国最安全省份之一。

  近10年来,浙江省政法机关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平安稳定的源头性问题,着力整治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在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建立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社会应急联动救援、公共安全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进一步夯实了平安浙江建设根基,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着力从源头预防化解矛盾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浙江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辉忠对《法制日报》记者说,新时期“枫桥经验”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就是发挥政治优势,相信依靠群众,加强基层基础,就地解决问题,减少消极因素,实现平安和谐。近10年来,浙江省在深化平安浙江建设过程中,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始终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根本性任务来抓,创造了综治工作中心、“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的特色做法,筑牢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我们村2176人、814户,没有1个人外出打工,村子里没案件也没上访。有这么好的平安环境,村民们谁还愿意出去打工啊。”在诸暨市枫桥镇新择湖村采访时,村党支部书记杨栎夫正在村社会服务管理站值班。他指着一旁的警务站、人民调解室对记者说:“村子里没发生案件,不等于平时就没有吵吵闹闹。关键是一旦发生矛盾纠纷,我们有能力在第一时间把矛盾纠纷及时化解解决在村里。”

  诸暨市是“枫桥经验”发源地。市委书记钱三雄告诉记者,诸暨市着力构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衔接互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3年来,全市累计受理矛盾纠纷19598件,调处成功18896件,调处成功率96.4%。

  五六月的杭州,天气骤热,在杭州市余杭区乔司街道和睦桥村采访时,记者看到沈国忠大汗淋漓从外面进来。沈国忠是村里的网格长,他刚从自己负责的网格里巡逻回来。“能帮助乡亲们解决点实际问题,虽然辛苦点,但我很开心。因为只有大家平安才平安。”皮肤黝黑的沈国忠笑着说。

  浙江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省平安办主任朱贤良介绍,“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发源自舟山市,其做法是把基层划分为若干个管理服务网格,以网格为单位,组建管理服务团队,通过信息化手段,将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向最末端延伸。目前,浙江已在全省推广这一做法,在村、社区实现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全覆盖。

  松阳县地处浙江南部山区,2010年4月,该县组织401名驻村干部走村串户实地走访,亲手绘制“民情地图”,包括村情民情图、产业发展图、组织体系图、重点人员图、结对帮扶图、防灾避险图等。这套国内首套手绘乡村“民情地图”绘好后,统一录入县“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信息管理服务平台。驻村干部叶松林深有感触地说,绘制“民情地图”的过程就是了解民情民意的过程,“民情地图”是平安建设的和谐图,也是干部联系群众的连心图。

  针对群众上访增多的问题,浙江省委认为,消极堵塞不是彻底解决上访问题的办法,正确疏导才能事半功倍。从2003年9月起,浙江省委变被动为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普遍建立起领导干部下访制度,省委书记率先垂范,坚持每年深入基层接待群众来访,请律师随行接访,及时提供法律服务。广泛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及时解决了一些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就地化解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问题。

  着力构筑立体化防控体系

  “把人民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当前,我省正在构筑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浙江省委常委、省公安厅厅长刘力伟介绍,按照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要求,浙江省全面整合各种社会防控资源,正着力建设专群结合、点线面覆盖、人防物防技防联控、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5月29日深夜11时,温州市鹿城区一女子下班途中包被抢夺,报警后不到15分钟,歹徒就被正在江滨路“警灯工程”岗亭执勤的民警抓获。

  从去年5月开始,温州市在全市城乡交通要道建立起2235个联防岗亭,每天夜幕降临后,警察上岗,警灯闪亮,社会治安防控网高速运转。“警灯工程”运行一年来,全市抢劫、抢夺案件下降41%,命案下降40%。群众评价说,警灯亮起来,警察上街来,治安好起来,安全感多起来。

  以多破案、快破案、办好案为目标,近年来,浙江省公安机关对违法犯罪活动一直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刑事发案数逐年下降。在严打整治同时,还大力加强街面巡逻、社区群防、重点部位监控、卡点堵截、区域警务协作、网络空间管控“六张网”建设,织严织密社会治安动态防控体系,最大限度遏制滋生违法犯罪因素,挤压违法犯罪活动空间。

  头戴贝雷帽,身着战训服,脚穿作战靴,随身配备92式手枪,旁边停着随时准备出发的黑色防暴车……在“东方品质之城”杭州市,这支帅气的治安机动队已成为街头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线。

  学习借鉴香港先进警务经验,2011年10月,杭州市公安局组建治安防控机动队。150名特警分3个班次24小时全天候在街面巡逻,与分局巡特警大队、派出所110巡逻车遥相呼应,加强治安管控。一年来,路面见警率、管事率提升了,社会治安事件发生率下降了。

  “目标是接令快、出警快、配合快、处置快、反馈快。”杭州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柯良栋向记者介绍,杭州市快速应急指挥系统居国内领先地位,利用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化平台和覆盖内、中、外三环的474个高清智能电子卡口及17000多个视频监控探头,已实现对防控警力、车辆的全程掌控和可视化指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杭州市新建立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集网格化、动态化、专业化、信息化、社会化、标准化为一体,带来了治安面貌大变化。今年前5个月,杭州市抢劫、抢夺案件和入室盗窃案件大幅度下降,其中1299个封闭式社区三分之一零发案。民意调查显示,目前,杭州市民安全感97.69%、满意度95.16%,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杭州因此连续8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着力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2010年12月24日,平安夜,晚上8点,金华市区国美电器商场失火,100多人被困。金华市110应急联动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电话后,立即启动应急联动工作机制。20分钟内,应急处置力量全部到达现场。经过近3小时救援,成功疏散大楼内人员,解救被困人员15名,没有发生人员伤亡。

  2007年,金华市整合各方应急处置资源和力量,成立了社会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将公安110、消防119、交警122、卫生120、工商12315、城管96310等多个部门的报警接收平台合并为新的110。金华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毛善恩介绍,建立社会应急联动机制之后,一拨110,75家联动单位一呼百应。平时动态防控,急时联动救助,有效维护了社会治安,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每天1000多个货运集装箱销往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金流量达2.87亿元。人口、资金、货物大进大出,治安状况却井然有序,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1.5万多个遍布大街小巷电子探头的24小时监控。当地群众说,对好人来说,它增添了安全感,对坏人来说,它起到了震慑作用。

  在平安建设中,浙江省重视信息化建设。目前,全省由政府出资建设的监控摄像头12万个,社会单位自建的监控摄像头90万个,形成了全省视频信息大联网体系架构,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视频信息资源全省共享。今年前5个月,全省公安机关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共抓获犯罪嫌疑人8429人,协处治安案件17887起,协破刑事案件18364起。

  宁波市81890社会服务平台是一个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信息服务系统,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渠道,每天无偿为市民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程式信息服务。11年来,81890解决求助事项500万余件,提供服务信息量4000万余人次。引得全国100多个城市前来学习借鉴这一“宁波经验”。

  浙江各地还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平台,扎实推进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深化村、社区社会服务管理室建设,目前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已实现全覆盖,全省11个市、71个县(市、区)建成81890、96345式公共服务平台,共建立基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工作终端35000余个,实现了乡镇、街道全覆盖。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主办单位、版权所有:中共郧阳区政法委员会  ICP备案号:鄂ICP备13005114号-1
地址:湖北省郧阳区城关镇金沙路 邮编:442500 电话:0719-7232471 Email:yydyk@163.com